木材一直是人們生活用具中常用的材料,比如家具等等,而打磨則是木材加工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那么在沒有四川砂紙的古代,人們是如何進行打磨的呢?
磨光是中國傳統家具中一種表面處理方式。把紅木家具打磨至非常光滑之后,不斷滲出的油質會在家具表面形成天然保護膜,從而達到紅木家具保養的良好境界。
在處理白胚時,磨光可以去除白坯表面的毛刺及表面污染物,降低工件表面的粗糙度,清除各種加工痕跡,提供光滑平整且清潔。在進行底漆、面漆、拋光時也都需要用到磨光。
如今家具廠磨光多采用機器或砂紙,那么,你知道在沒有機器的古時候,匠人是用什么來磨光的嗎?
木 賊 草 法:
《綱目》記載木賊草作:“此草有節,而糙澀,治木骨者,用之磋擦則光凈,猶云木之賊也?!彼越凶瞿举\草,亦稱銼草、擦草。
木賊草一般晾干保存,使用時用溫水浸泡就恢復直挺,用于木制品打磨,既保證了部件的光滑、亮度,又不傷雕刻紋飾,是天然環保的打磨用料。
青 磚 法:
古代也有用青磚打磨的工藝。一些比較精細的打磨,需要把青磚磨碎加入水攪拌后用棉布過濾,漏出的泥水用盆盛好,沉淀后,撇去清水,讓沉淀物曬干,就得到了超細的青磚灰,在加上平時吃的芝麻油進行反復打磨3次,每次0.5~1小時,打磨后便可上蠟。
其 他:
古代沒有四川砂紙,所以木匠們會找到各式各樣的東西來代替,除了木賊草和青磚,常用的還有刨子、皮毛、貝殼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