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經濟成全球性風口、iPhoneX燃爆世界、華為小米等國貨強勢崛起2017年,被業界稱為“新零售”元年,也是“消費升級”被提及最多的一年。作為“消費升級”大潮中的主力,90后扮演了怎樣的角色?又有哪些有趣的特點?12月20日,多名企業家和學者在“未來狂享曲2017第一財經數據盛典”現場解碼90后。
第一財經商業數據中心(CBNData)當天發布的《2017中國互聯網消費生態大數據報告》稱,隨著移動端“互聯網+”模式不斷涌現,中國閑置交易市場規模在2015年呈爆發式增長,2017年用戶規模預計接近4千萬人。其中,泛90后成為整個二手交易平臺的主力軍,整體發帖量超二手交易平臺總發帖量的半成以上。
在阿里巴巴旗下閑置交易平臺“閑魚”上,90后群體占據了半壁江山。他們不僅群體數量龐大,而且互動更為頻繁,比所有用戶平均互動高出20%。數據顯示,90后用戶從互動到購買平均花費53分鐘,互動次數高達15次,均為年輕用戶群體的NO.1。
另外,在二手車交易市場,90后消費者交易比例明顯上升,逐漸成為主要消費群體。優信集團CMO王鑫說:“消費領域出現了很多意見領袖,特別是90后00后,他們愿意把整個消費過程,以及消費時怎樣做決策、什么東西好、什么值得買,分享給更多人。”
“越來越多的80后和90后不太喜歡大工業化生產出來的產品,他們需要的是自己在某一個時點、或是某個情境下對內容、服務、品牌以及對商品之間的一些非常個性化的需求,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消費觀念的變遷。”芝麻信用副總經理李叢杉犀利地指出。
另外,90后樂于表達自我,是定制人群中規模最大的群體,也是專屬定制的核心人群。以線上小眾/潮牌、原創/獨立設計品牌和網紅品牌三類為例,銷售額均有所上漲,而且人均消費額均呈增長趨勢。其中以原創/獨立設計品牌在銷售額上表現突出,相比之下網紅品牌人均消費額最高。從消費年齡來看,90后“小而美”品牌覆蓋人群最多,是其主力人群。
在民宿領域,個性化趨勢也越來越明顯。坐擁兩千萬短租用戶的小豬平臺聯合創始人兼COO王連濤說:“我們的用戶主要是85后90后,平均年齡29歲。他們對個性化的要求很高,體現在很多維度:房型的個性化、位置的個性化,甚至是房東的個性化。他們可能希望住在故宮邊上的胡同里面、北京郊區一個破村莊里、住在樹屋上,甚至是懸崖邊。房東是一個普通人還是一個有意思的人?是一個網紅還是藝術家?這些都會對他們的消費決策產生很大的影響。總之,他們住宿不是滿足住本身,而是為了達到出行體驗的目的,甚至是主要目的。”
報告稱,相比于傳統的銀行存款,80后、90后更喜歡互聯網理財等新型理財方式和產品,投資理財金額增速更高。楊欽說:“80、90后人群互聯網理財的習慣遠遠高于70后和70前,而且他們對存款的理財方式快速摒棄。”
對于90后的消費和理財習慣,挖財總裁顧晨煒了如指掌:“90后都很年輕,資產沒那么多,收入沒那么高,但是追求精致生活,消費和理財意識都很強,銀行的存款是在下降的。我覺得他們有幾個特征,一是喜歡通過互聯網處理事務,資產負債相對其他年齡層偏高一點。例如現在流行的手機分期,我認為合理使用分期不是負面的,經合組織國家很多年輕人都使用分期,這說明我們的消費理念在進步。年輕人膽子大對自己的未來有信心,所以敢于提前消費。”
他笑著說:“另外一個就是不求擁有,但求使用,這是比較明顯的。例如公積金理財,年齡較大的用戶會更多考慮買房的事情,90后用戶卻選擇用來租房。而且90后對自己的信心會更足一點,即便是租著一個標準式的公寓,他們也覺得挺好。我覺得這是一種進步。在臺北和倫敦,很多年輕人都是租房,但是他們也沒覺得有什么不對。我感覺這些人更加自信,因為(這在于)你對幸福是怎么理解的,并不是說買一套房就是幸福了,雖然房子是租的,生活不是租的呀,反正該有的時候是會有的呀。所以,我覺得這代人是在成熟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