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來,中國建筑按照國企改革三年行動要求,扎實推進國企改革走深走實,不斷提升綜合改革成效。”中國建筑黨組書記、董事長周乃翔表示,截至2020年底,集團105項任務舉措的2020年度節點目標均已完成。
中國建筑建設的北京冬奧會多個場館順利竣工;贛江井岡山航電樞紐首臺機組并網發電;雄安高鐵站正式投入使用;中國建筑建設的埃及新首都CBD項目多棟建筑順利封頂;巴基斯坦PKM公路正式移交通車;世界第三大清真寺——阿爾及利亞嘉瑪大清真寺開放啟用……一大批重大項目建設快速推進的背后,是中國建筑市場化改革帶來的企業活力迸發。
自2013年起,中國建筑實施為期十年的上市公司A股限制性股票計劃,目前已實施四期,累計激勵7107人次,授出股票20.82億股;在上市子企業中海發展實施股票期權激勵;在下屬中建工程產業技術研究院實行科技型子企業分紅激勵;在一局等5家二級單位試點任期激勵;子企業負責人年薪中與企業效益掛鉤的績效年薪占年薪的比重最高已達80%以上。
2020年中國建筑率先在“科改示范企業”中建科工、中建科技,“混改企業”中建裝飾試點推行經理層成員任期制和契約化管理,構建經理層成員價值實現與企業發展相對統一的良性機制;選取中建阿爾及利亞公司、中建一局二公司和中建水務等單位,建立規則清晰、目標明確、獎懲分明的職業經理人責權利體系。
自主研發出萬噸壓力機、住宅造樓機、豎向盾構機等一大批重大科技創新成果,成功實現空中造塔機、豎向盾構機、“五橋同轉”等一系列先進技術……推進國企改革三年行動以來,中國建筑加快關鍵核心技術攻關,不斷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
2020年初,面對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中國建筑依托防疫醫院快速建造核心技術,在10天、12天內分別完成武漢火神山、雷神山醫院建設任務,并形成防疫工程建設集成技術和全產業鏈一體化能力,打通產業鏈并快速實現“產品化”,并隨后高質量完成了國內外119座醫療設施的建設,為疫情防控提供了有力保障。
在數字化轉型方面,中國建筑自主開發智慧工地平臺,將更多人工智能、傳感技術、虛擬現實等高科技技術植入到建筑、機械、場地進出關口等各類物體中,普遍互聯形成“物聯網”;以云筑網為載體,建設建筑產業電商平臺,2020年交易額達到 9300 億元;開發全國建筑工人實名制管理平臺,從2018 年上線萬個項目納入平臺管理,有力保障了農民工合法權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