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71萬考生、94.5萬考務工作者、40萬個考場…2020年的高考重回七月!疫情并未散去,防疫還要繼續,熱成像儀搭配人臉識別系統,2020的高考現場顯得與眾不同,防疫技術和考生管理區別于過往。十載寒窗一朝進場,1000多萬的應屆考生,命運將在這兩天得以確定。
但是,今年高考前夕,突發的疫情以及冒名頂替的事件,讓今年的高考顯得不那么平靜。冒名頂替讓十年寒窗的學子分憤憤不平;突發的疫情讓莘莘學子多有忌憚。
為了確保廣大考生的利益和安全,今年的高考安檢制度重裝出擊,除了無人機巡查,無線電干擾,全程監控錄像外,依托于人工智能、云計算、大數據的加持,各個考點更是加裝了人臉識別系統和紅外熱成像儀的檢查。
防疫:為了保證考生以及考務人員的身體健康,各地提前14天對考生和考務人員進行日常體溫測量和身體健康狀況監測,相關安防企業結合校園安防解決方案,整合特征識別、口罩識別系統,可快速、精準識別每一位學生身份信息與口罩佩戴情況,助力校園門口的人員管控和疫情防護工作。
認人:對于冒名頂替,無數考生及其家長深惡痛絕,十幾年的付出就因為身份識別技術問題,導致一切都化為泡影!過去核對考生身份只能通過:身份證 紙質準考證 座次表 考生本人的對比方式來完成,對于有心人來說,要冒名頂替并不是難事;為了解決這個頑疾,人臉識別系統正式布局高考考場,考場上使用人臉識別設備,可以對考生進行更準確的身份核驗,并且核對一個考生身份信息只需要幾秒,準確率比人工核驗更高、速度更快。通過多證核對人機比對,嚴防替考現象。
當然,對于高考現場來說,如果只是人臉識別系統和紅外測溫設備,是不足以體現安防技術的;無人機巡查、無線電干擾、5G巡邏機器人……今年的高考現場就是一個新型安防技術大集合。當然,在今年的高考落幕后,這些安防設備將繼續為校園安防保駕護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