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提出,“貫徹黨的群眾路線,完善黨員、干部聯系群眾制度,創新互聯網時代群眾工作機制,始終做到為了群眾、相信群眾、依靠群眾、引領群眾,深入群眾、深入基層。”這一部署,是對新時代如何走好網上群眾路線的深刻洞察,是對黨的群眾路線理論和實踐的豐富發展,是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內容。
互聯網思維是合格領導干部的標配
互聯網時代方興未艾。善于運用網絡了解民意、開展工作,是領導干部做好工作的基本功,也是衡量領導干部治理能力和水平的重要方面。在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決定》的說明中,習近平總書記提到了一個細節:征求意見過程中,各方面提出了許多好的意見和建議,其中一個重要方面就是“建議更加重視運用人工智能、互聯網、大數據等現代信息技術手段提升治理能力和治理現代化水平。”這說明,在治國理政的實踐中,能不能用好互聯網、怎么用好互聯網,已經成為社會各界的廣泛共識。
網民來自老百姓,老百姓上了網,民意也就上了網。截至2019年6月,我國網民規模達8.54億人,互聯網普及率達61.2%。一方面,網絡已經成為表達民意、匯聚民心的蓄水池,是對治國理政大有裨益的治理資源;另一方面,如果不能及時回應、有效疏導,也有可能會對社會穩定、國家發展形成新的挑戰。可以說,隨著互聯網特別是移動互聯網發展,社會治理模式正在從單向管理轉向雙向互動,從線下轉向線上線下融合,從單純的政府監管向更加注重社會協同治理轉變。當互聯網已經成為當今時代的基礎設施,適應信息化要求、強化互聯網思維應該成為一個合格領導干部的標配。
事實證明,利用互聯網提升社會治理,是紓解社會矛盾、完善社會治理、密切干群關系、凝聚社會共識的一種有效途徑。以人民網《領導留言板》為例,自2006年8月創辦以來,為中央和地方各級黨政主要領導干部搭建同群眾互動的溝通渠道,形成了“人民網搭平臺、廣大群眾抒胸臆、黨政部門積極回應、高校智庫提供支持、媒體機構有效協同”的發展模式和治理格局。據統計,已累計接收網民留言200萬件,各地領導干部通過欄目解決140萬件網民訴求,發展成為集群眾監督、民主管理、政務點評、大數據分析于一體的網上群眾工作綜合性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