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應力管樁的施工工藝為:測量定位→樁機就位對中→壓樁→接樁→送樁或截樁→靜壓樁到設計高程,測量定位:施工前放好軸線和每一個樁位,并涂上油漆使標志明顯,如果超差,必須及時調整,但需保證樁身不裂,必要時拔出重插應盡可能拔出樁身,查明原因,排除故障,以沙土回填后再進行施工,不允許采取強扳的方法進行快速糾偏,而將樁身拉裂、折斷。 樁機就位、對中:通過壓樁機啟動縱向和橫向行走油缸,將樁尖對準樁位,開動壓樁油缸將樁壓入土中,待樁下沉達到穩定狀態后,調正樁在兩個方向的垂直度,用樁架的導滑夾具或樁箍將樁嵌固在樁架兩導注中,垂直對準樁中心,緩緩放下插入土中,待樁位置及垂直度校正后即可將錘連同樁帽壓在樁上,同時應在樁的側面或架上設置標尺。
清孔:除去孔底沉淀的鉆渣和泥漿以保證灌注的鋼筋混凝土質量,確保樁的承載力,裝吊鋼筋骨架:鋼筋籠在吊運過程中,由于其在縱向抗彎能力較差,必要時在籠內加支撐,以提高籠的剛性,試樁完成后,通過樁的靜載試驗,確定樁基工程各項設計、施工等參數,選擇樁基持力層、判定沉樁的可能性,選擇靜壓值,并確定打樁施工時停壓標準等。 當后吊筋下至孔口時,固定在孔口的定位架上,將鋼籠臨時吊于孔口,灌注水下砼:灌注前料斗下覆隔水蓋板,開始灌注時,開啟料斗,并立即連續供料,使首批砼一起壓住隔水蓋板迅速落下,開始打樁應起錘輕壓或輕擊數錘,觀察樁身,樁架,樁錘等垂直一致后,即可轉入正常施打,開始打樁時,落距應較小,入地一定深度待樁穩定后,再按需求的落距進行施打。
鉆孔灌注樁不受土質、場地條件限制,但工期長,造價較高,無論哪種樁基礎,在實際應用中均有一定的優缺點,通過比較分析,提出技術上可行,造價經濟的處理方案,樁基工程一般分為勘察、設計、施工和驗收四個階段,設計階段存在施工前為設計提供依據的試樁檢測、簡稱“試樁”,驗收階段存在施工后為驗收提供依據的工程樁檢測、簡稱“驗樁”。 案例工程共有18#需要打樁,根據建設方提供的相關圖紙及相關規范,案例工程的試樁數量為54根,試樁時應采取措施保證樁身側向穩定性要求,試樁位置按建設方提供的坐標點試樁,標高詳見各棟號圖紙,測設時先校核施工現場上已測設的坐標點,然后根據已測量出的坐標點測設出平面布置圖上的坐標點,并使各個坐標點分布在施工場地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