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鍛件和冷鍛件的形狀一般相同。有時,為了保證鍛造成形質量,允許熱鍛圖的某些部分不同于冷鍛圖。這個時候要根據具體情況來處理。
1.終鍛坡口易磨損的地方,可在鍛件負公差范圍內增加一層磨損,提高鍛模壽命。比如齒輪鍛件,輪輻處的模槽容易磨損,因此熱鍛拉拔的尺寸比相應的冷鍛拉拔尺寸減小了0.5-0.8毫米。
2.下模槽底部容易積垢,可能導致鍛件表面出現麻點或缺肉。為避免局部缺肉,在熱鍛圖上曲柄端加厚2 mm。
3.鍛造形狀特殊且不對稱,上部復雜,下部簡單。在錘擊過程中,鍛件可能因旋轉而報廢,因此應考慮在熱鍛圖上增加方形定位殘塊。
4.當鍛錘噸位不足、出現鍛件短缺或欠壓時,應適當減小鍛件的高度尺寸,以抵消欠壓的影響。相反,如果鍛錘噸位過大,上、下模的支承面可能會塌陷,熱鍛圖上的高度尺寸應適當加大。無論高度尺寸是減小還是增大,都應在鍛件尺寸的公差范圍內。
5.對于分型面兩側形狀不對稱的鍛件,考慮金屬流動的特點,將形狀復雜的一側放入上模內難以填充。這是因為上模高速向下運動與毛坯接觸,雖然速度降到零,但金屬仍有向上運動的慣性;下模不動時,它是靜止的。金屬向下填槽主要依靠上模沖擊力的傳遞。因此,上模錘鍛和金屬填充的效果優于下模。
6.熱鍛件沒有標明公差和技術條件,也沒有畫出零件輪廓;如果有內孔,就要畫出均勻表皮的形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