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一種便攜式水土流失動態監測儀
工作原理:設置徑流小區,實施人工模擬降雨,在產流產沙過程中收集水沙量,實時計算出土壤侵蝕模數。
特點:設備小型化,便于拆裝;設備輕便,便于攜帶;安裝操作快;數據自動采集計算。
評:生產建設項目水土流失監測采用設施之一即為坡面徑流小區。需要對降雨產流泥沙進行觀測分析,以典型觀測推算整個建設區域裸露坡面產生土壤流失量。由于不同年際降雨時空分布皆有不同,因此實測結果較比試驗要準確。目前在研制各地區土壤流失量模型時,為了補充所需的降雨條件、立地條件、不同覆蓋條件下土壤流失量,也有采用人工模擬降雨獲取試驗數據。但是為了生產實踐而用的模型卻是觀測數據為主,模擬降雨試驗為輔。同時,模擬降雨試驗是多次實施,不同降雨條件均要試驗多次。而作為生產建設項目水土流失監測,采用該設備是為了提高工作效率和減少監測成本。那么多次進行人工模擬降雨監測土壤侵蝕模數,顯然背離利用自動化來實現上述目標的初衷。如果要實現上述節省成本目的,那么需要減少模擬降雨次數,得出的結果可能與實際觀測結果差異會比較大,在準確性上很難達到監測要求。
工作原理:與傳統測釬原理相似,將同一軸線上、緊密排列的、等尺寸的多個微型光敏電阻作為長度測量工具,將其插入監測樣地土壤中,每單位厚度的土壤被侵蝕后,將有一個微型感光元件露出地面,感光后光敏電阻值會急劇降低,使電路導通,通過AD轉化,將信息發送至單片機采集統計發生通路的光敏電阻數量,即可知道多少塊光敏電阻感光,通過單片機采集的感光光敏電阻數量變化顯示土壤侵蝕厚度,顯示方式可以是液晶顯示屏,也可以通過網絡進行遠程傳送。
特點:實現土壤侵蝕的實時觀測和遠程傳輸。
點評:簡易水土流失觀測場是生產建設項目水土流失監測常用的設施,通過在坡面上垂直于坡面均線打入鋼釬(或木樁等),在每次暴雨后和汛期結束,觀測鋼釬頂距地面的高度,以此計算土壤侵蝕厚度和總的土壤侵蝕量。光電測尺主要是利用光電技術代替人工觀測,從實現自動采集遠程傳輸角度來講,該測尺使用是便捷的。但是考慮到野外工作實際,測尺一般是要相當長的時間里插在土壤中的,而建設場區人為擾動及野外不可預知的因素比較多,對監測工作至少會有以下兩方面影響,一是儀器設備容易丟失,這種自動化的設備價格與傳統鋼釬來比要高許多,丟失后果也大不一樣;二是風吹雨淋產生的枯枝落葉以及降雨導致的土壤濺蝕泥漿遮蓋感光面,可能導致數據誤差和不準(如果要保持準確,要及時現場維護,清除這些影響,那么必然導致人工維護成本上升,失去了儀器自動快捷的現實意義)。在一些施工場地的監測實踐中,監測單位為了降低設備丟失成本,盡可能用低成本的竹制或木制插釬替代鋼釬。
(三)水蝕區土壤侵蝕標尺
工具介紹:標尺為三凹弧面棱柱,其中,**側面對應的**弧線的弧度和弧長與第二側面對應的第二弧線的弧度和弧長相同,所述**弧線所在圓的半徑大于第三弧線所在圓的半徑。其中,**側面和第二側面分別在其相交的一側涂覆與側面本體不同的顏色,第二側面和第三側面分別在其相交的一側和/或第三側面和**側面分別在其相交的一側設置刻度。
特點:避免了采用傳統測量工具量測過程中的量具因素、人為因素、視覺因素和環境因素,提高了測量精度。
點評:從技術本身來講,該標尺提升了測量精度。但從市場角度來看,標尺是用來測量水蝕或風蝕厚度的,需要重復利用,那么這種僅服務于生產建設項目水土流失監測的專用標尺則很難量產,其成本也將超過通用量尺或鋼釬,因此從生產環節來講是不經濟的。同時,在生產實踐中,因為讀數的人為誤差遠大于設備本身的誤差,那么糾結于采用準確性高的標尺,還是傳統的鋼釬、木釬,大概是沒有必要的。當然,對于科學實驗而言,采用這樣的標尺確有一定的實用價值。
溫馨提示:更多實用監測儀器,敬請關注西安水土流失檢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