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五B遙二火箭為中國空間站的軌道建設拉開序幕,成功打好中國空間站軌道建設第二場戰役,為后續任務的順利開展奠定了基礎。這次是長征系列火箭的第371次發射。“長征七號”遙三運載火箭,作為“冰箭”,在文昌30多度的高溫下,經歷了兩次全部卸載,三次加藥,在塔架上停留13天,這其中,有什么不為人知的細節?
五月十九日晚21時40分,距離長征七號遙三運載火箭發射僅3小時,檢控廳大屏幕上的數據信息顯示:“一項壓力值參數異常!”發射廳頓時陷入沉寂。在此期間,火箭箭體已經完成了加注,尾艙一直處于熱氮吹除狀態。
然后,兩名總裝人員換好衣服,帶上面罩,從50平方艙門進入箭體。艙室里漆黑一片,氣體被吹掉的聲音震耳欲聾,但他們無暇顧及封閉空間的憋悶和零下183℃的嚴寒,繼續攀登箭頭結構件,仔細而沉著地摸索著檢漏點。
不料,負8小時推進劑補充后,異常再次出現,發射再次延遲。訪談中,長征7號運載火箭測試隊現場01指揮員、總指揮徐利杰設計師說了.多的兩句話“責任”。“2年11次飛行任務,環環相扣,就像接力跑一樣,每一次飛行任務的成功或失敗都將關系到中國空間站的建設計劃能否順利實施。”這次任務是中國空間站工程建設階段承上啟下的關鍵戰役,代表著國家形象,牽動著千百萬人民的心,使命光榮,責任重大。所以無論如何也不能帶著一點隱患上天。身為新一代一線科技工作者,我們應立足于重大項目,努力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
“長征7號”運載火箭是真正的冰箭。測試人員發現,火箭..推遲發射后,箭體出現結冰現象。這種“冰箭”在大量低溫燃料加注之后,暴露了如此之久,這在我們航天史上還是..次。
五月的海南,炎熱難耐,室外氣溫36℃,濕度超過90%,“冰箭”里的溫度為-183℃。"冰火兩重天"是對長征七號運載火箭的考驗,也是對每位試驗人員的考驗。箭身上,氧氣罐前面的短殼上,冰一塊塊的,大足有三四十厘米長,十厘米寬。運動員使用現有的工具小心的鑿冰,還專門有人拿著兜子去接冰,唯恐冰塊傷到了產品。天津“大火箭”隊的這批總裝隊中,90后年輕人超過了9成。在摸排的過程中,隊員們眼睛里夾著紅色的血絲,腿上滿了痱子,但沒有一個人退縮。“..次見到火箭”,發射現場“.后一次撤崗”的火箭青年們又以實際行動續寫了“后墻不倒”的錚鋒誓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