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伴隨1990年沈陽至大連高速公路通車,我國高速公路建設進入快速發展期。每條高速公路施工之前,在規劃設計完成之后,測繪單位進行野外踏勘和技術設計,實施平面控制測量、高程測量,大比例尺地形測量。設計人員在地形圖上道路中心線后轉入施工圖測量階段,測量人員經過中線測量、中平測量、橫斷面測量、橋梁匝道測量等工作,獲取全面的、準確的基礎數據以滿足施工圖設計需要,為高速公路建設項目提供準確土石方填挖量,以確保工程造價預算合理,促使項目建設順利展。我單位自1987年參加沈陽至大連高速公路測量工作起,先后完成了寧波高速公路、丹東至莊河高速公路、沈大高速公路改擴建、沈陽至南雜木高速公路、本溪經遼陽至遼中高速公路、河南省安陽市至林縣高速公路、南雜木至清原草市高速公路、丹東至通化高速公路、阜新至朝陽高速公路、南雜木至通化高速公路、沈陽至山海關高速公路改擴建等項目部分或全部線路施工圖設計階段的初測和定測任務,總里程超過1000公里。在不同時期階段測量中,測量工作使用的儀器發生了巨大變化,從光學經緯儀、水準儀、測距儀,過渡到全站儀、智能全站儀、靜態GPS接收機、GPS動態測量、網絡技術,科學技術的進步,提高了測量產品質量,大大地提高了勞動效率,為高速公路按期完工提供了技術保障。在高速公路施工圖設計階段測量工作中,橫斷面測量工作占比重較大,特別遇到地形、地貌起伏變化復雜時工作效率低,通過多年實踐,根據不同地形情況選取如下方法進行橫斷面測量效率較高。(全站儀價格)
1.逐樁設站法
逐樁設站法適用于中線左右視野開闊,中樁附近易于架設儀器的測量環境。高速公路中線、中平測量工作結束后,測量作業員在每個中樁設置全站儀,整平對中量取儀器高、棱鏡高輸入內存中,照準鄰近中樁定向,水平度盤設置0度,全站儀旋轉90度或270度方向進行橫斷面點測量,點間距一般控制在15米之內,地形變化處加密測點,按中線左、右側記錄測定橫斷面點到中樁的距離和高差,橫斷面長度應滿足設計要求。其優點是測量數據直接、準確,缺點是需要逐樁設站,設站次數多,速度較慢。
2.坐標增量法
坐標增量法適用于中線左右視野開闊,設站中樁前后線路為直線段。在地勢較高視野開闊的線路中樁點上設置全站儀,進行對中整平后照準中樁前視方向或后視方向,全站儀水平度盤置入0度或180度,以測站為原點,輸入北坐標“N=0;”東坐標“E=0;”高程“Z=0;”輸入儀器高和棱鏡高。當測量中線上每條橫斷面時,如果沒有中樁高程數據時,司鏡員在中樁地面處立鏡,觀測人員測定該處高差反號輸入全站儀測站點坐標“Z”中。若中平測量已經結束,各中樁高程已經取得,需要計算設站中樁高程減待測斷面中樁高程之差,將其差值輸入儀器測站點坐標“Z”中。在橫斷面細部點測量中,全站儀顯示北坐標“N”為中樁鏈鋸,東向坐標“E”為橫斷面細部點至中樁點的水平距離,“Z”坐標為中樁至細部點的高差。實測過程中測站觀測人員通過對講機指揮司鏡員控制橫斷面的方向和距離。其優點是減少了設站次數,有效的提高了測量速度。
3.點到直線法
點到直線法適用于中線左右通視條件不好,尤其是線路左右有縱橫溝壑時,儀器架設在中樁處無法測量溝底數據,這就需要采用點到直線法。測量人員將全站儀設置于中線兩側地勢較高視野開闊的位置,通過對全站儀整平對中,輸入儀器高、棱鏡高后,調出全站儀內存菜單選取“點到直線”測量功能,分別測定預測橫斷面部分的起點樁和終點樁,這時全站儀自動存儲測站點、照準點的相對二維平面坐標,并且完成測站至起始點方位角的設置。從全站儀調出測站點坐標進行修改,將北向坐標“N”加上起始樁號重新賦值,東向坐標值“E”不變,“Z”坐標輸入零,至此完成測站設置。
當測定每條橫斷面時,首先在該中樁立鏡測得高差,并反號輸入全站儀坐標“Z”中,司鏡員沿垂直中線方向立鏡測量橫斷面細部點,地形變換處加密點位,記錄員按中線里程增號左、右記錄橫斷面點到中樁的水平距離和高差,較終形成“DAT”格式數據文件,生成橫斷面圖,提供給設計人員進行施工圖設計。
4.結語
1)為了滿足我國經濟建設和國防建設需要,高速公路建設在一定的時期內有較大的空間,測繪工作投入先進的儀器設備,采用先進的實測方法,對高速公路建設起到促進作用。
2)高速公路施工圖設計階段橫斷面測量工作中,當地形條件起伏較小時選用逐樁設站法和坐標增量法,當地形地貌起伏較大時選用點到直線距離法,具有較高的實用性,提高工作效率。
3)采用坐標增量法和點到直線法測量橫斷面適合各種帶有內存功能的全站儀,如果設計坐標為建筑坐標系坐標時,采用以上方法進行放樣更加快捷。(全站儀價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