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是印刷技術的發明地,很多國家的印刷技術或是由中國傳入,或是由于受到中國的影響而發展起來的。
日本是在中國之后最早發展印刷技術的國家,公元8世紀日本就可以用雕版印佛經了。
朝鮮的雕版印刷技術也是由中國傳入的,高麗穆宗時(998~1009年)就開始印制經書。
畢升發明活字印刷以后,朝鮮人開始用泥活字等方法印書,后來又采用木活字印書。到了十三世紀,他們首先發明用銅活字印書。中國使用銅活字印書比朝鮮稍晚。朝鮮人還創造了鉛活字、鐵活字等。
西方利用油印技術印刷文件的人是旅居英國的匈牙利人蓋斯特泰納。1881年左右,他用涂蠟的纖維紙作為模版,用鐵筆把要印刷的資料刻于其上,鐵筆刻寫之處,纖維便出現微孔,然后將油墨刷于版上,用滾筒壓緊推動,使油墨透過蠟版,粘附在下面的紙上。
發明家愛迪生在20世紀初也對孔版印刷進行過研究,他把鐵筆與馬達配合起來,通過控制馬達來使鐵筆在紙上刻劃,制成油印版。雖然這處方法當時未得以廣泛重視,未能投入實用,但其原理卻啟發了后人。
1888年,蓋斯特泰納用打字機代替鐵筆,他將打字機上的色帶卸下,使字直接打在蠟紙上,字跡在蠟紙上留下痕跡。卸下蠟紙,鋪于紙上,涂墨壓印,獲得了成功。
10余年后,奧地利人克拉博發明了旋轉式油印機,使得油印的速度大大地提高。
凹版印刷術──凹版印刷術大約產生于15世紀中葉,其原理是使印版的圖文低于空白部分,版面結構類似于中國古代的拓石,只是著墨部位正好與拓石相反。由于用這種印刷方法印刷出來的成品表面墨跡微微凸起,易于辨別,難以模仿,所以多用于印制鈔票,郵票等有價證券。
凹版印刷的印版可分為雕刻凹版,蝕刻凹版和照相凹版。
雕刻銅凹版印刷是意大利人腓納求賴發明的,1477年,曾有人用此方法印制過地圖。到19世紀初葉,歐洲開始用此方法復制名畫,印有價證券,使凹版印刷術逐漸地發展一種獨具特色的印刷方法。
內蒙古添源標簽印刷有限公司是一家集創意,設計,印刷,包裝及配套服務于一體的內蒙古地區較大的專業化不干膠標簽產品,印刷品的生產企業主營:呼和浩特包裝印刷,呼和浩特彩色印刷,內蒙古塑料印刷,內蒙古不干膠標簽印刷等,歡迎來電咨詢:0471-51533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