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一名普通的培植員到白沙煙草站站長,歐立剛做著“最普通平常”的工作,為了不辜負所熱愛的土地、所牽掛的煙農,堅守煙草崗位30年,默默奉獻、奮力躬耕。
艱苦奮斗5年,拓荒開辟幸福田
曾經的白沙圩鄉是煙葉種植無技術、無基礎、無經驗的“三無”之地。當地農民對種煙毫無概念,初來乍到的歐立剛不免打起退堂鼓。但看到農民們盼望盡快脫貧致富的眼神后,他便下定決心:“年輕人可不能做縮頭烏龜,一定要干出個名堂。”
“從零干,做加法,多幫會一戶是一戶!”定方案、抓培訓、整煙田……歐立剛和同事們挑起全鄉7個村1470畝煙田的開荒重擔。他們從最基礎的技術入手,從育苗、翻耕到移栽,手把手親自示范。一村又一村地跑,一戶又一戶地講,披星戴月、風雨無阻。面對如此高強度的工作,他卻只有輕描淡寫的一句話:“只要煙農掌握了技術要領我就放心了。”
新煙區工作及生活條件艱苦,他們住在漏水的出租屋里,時常一個月都難得洗一次澡。但生活上的困難擋不住工作的熱情。面對村民的不理解和不斷出現的新問題,他走東家、串西家,講政策、擺道理,苦口婆心、耐心引導,上下協調、循循漸進,新區的建設也換來了政府和村民們的大力支持。
2008年-2013年,歐立剛在白沙的5年,平整的煙田連片綿延,嶄新的機耕道和水渠縱橫其中,煙葉產業成為了白沙的支柱產業,也正在不斷編織白沙人鄉村振興的致富夢。
傾情守護5000畝,勤勞澆灌致富夢
把千畝煙田當成自己的家,把煙農當作自己的家人,是歐立剛一直以來的信念。桐木灣村煙農李乘洪種植了170畝煙葉,因除草劑使用不當,別人種的煙葉進入旺長期,他家的煙葉還只有15公分高。歐立剛聽說后,帶上技術員就往田里趕,對煙葉的病癥進行了仔細“會診”,實施重新打頂、精心培土、再發芽……花了整整7天時間才做完復雜的技術補救工作。“在這7天里,他一直沒回宿舍,為了趕進度,他吃住在我家,天一亮就起床,一干就干到天黑。自始至終他沒說一聲苦,還經常安慰我。如果沒有他的真誠幫助和鼓勵,我早就垮了。”李乘洪激動地說。
東源村村民范如昌為解決就業難題,選擇留在村里種煙。為進一步開發新區、培育職業種植戶,面對沒有任何經驗的范如昌,歐立剛決定一對一“教學”。白沙鄉到東源村有20里的山路,不管工作多忙,歐立剛都會保持每周至少兩次的頻率到范如昌的家里指導,從種植到烘烤的全過程沒有一處落下。有時遇到想不通的問題,范如昌半夜都會打電話過來,盡管被驚擾了睡夢,歐立剛毫不在意,仍舊耐心地講解,有時一聊便是幾個鐘頭。“全靠歐師傅教會了我技術,要不是他全程指導,手把手糾錯,我現在還沒入門呢。”在歐立剛的悉心指導下,如今的范如昌不僅靠種煙賺到了錢,還成了半個種煙專家,經常熱心地為其他煙農答疑解難。
在白沙產煙村,哪畝田肥施晚了,哪丘煙頂打早了,哪個煙農技術待提升,哪戶煙農家庭有困難,歐立新都了如指掌,他像是一臺白沙鄉種煙實錄“點讀機”,一步一步在心中拓印下煙區發展點滴,在無數次俯身傾聽中記掛著煙農的民生期盼。
病中牽掛131戶,情系煙農魚水情
2020年收購期間,工作千頭萬緒,任務十分繁重。此時的歐立剛患上了腎結石,為了不耽誤工作,疼痛發作的時候他就靠喝草藥緩解。看著歐立剛愈發蠟黃的面色和強撐的模樣,站里的同事于心不忍,主動接過工作,勸他好好休息及時就醫,他總是擺擺手拒絕道:“忍一忍就好了,也在喝藥呢,手術的事等過了收購再說吧。”他清楚自己在村里工作的這些年,工作忙時,作息不規律,有時吃了上頓忘記下頓的,導致身體落下了不少小毛病。“如果有點小病小痛就跑醫院,工作還做不做啊。”這個眾人眼中的“拼命三郎”怎么也沒想到,一紙本應是“結石”的診斷書竟然變成“膽管瘤”。
病魔正在快速地侵蝕歐立剛的身體,但沒有就此摧毀他的意志。2021年春節前,歐立剛接受了第一次手術,病情有所好轉,此時他已有3個多月沒扎扎實實呆在工作崗位上了,躺在病床上經常念叨著“想回去上班”。接到同事的慰問電話也不忘說一聲:“下鄉記得叫我!”
5月一天,得到家人“特批”的歐立剛,從未像現在這樣期待一次下鄉,他換上筆挺的襯衣,早早就等在門前。到了站里,他迫不及待地走向烤房群,向煙農們詳細講解煙葉成熟采收判斷,手把手指導工人們進行鮮煙分類。“煙農辛辛苦苦種出來的煙,一定不能再烘烤上出岔子。”他一遍叮囑技術員們要作好記錄、控好溫度,不能放過任何一個小問題,一遍檢查著現場管理是否到位,生怕病中在電話里的遠程指導有所遺漏。這一天歐立剛和煙農聊得無比暢快,感受到了久違的充實和幸福,也正是這天后,他的病情開始持續惡化……
經歷兩次化療的歐立剛,被家人“禁了足”。但想起煙農那些還未解決的問題,內心難耐,幾次自己開車偷偷“溜”回站里。每次面對妻子聲淚俱下的“數落”,他都只是憨憨地摸摸腦袋道:“這不是不放心嘛。”
又到一年收購季,盡管已經電話安排好了收購事宜,但他還是想去站里看看。頭頂烈日,他開著車不斷冒著虛汗,只能開一段,又停下車來休息一段,40多公里的路程,比平時多花費了整整一小時。在站里他用心留意著每一處細節,精細指導著收購現場的布置。
躺在病房里,他最掛心的還是煙農的事情。“我做的不過是幾十萬煙草人都在做的平凡的工作,是我的分內之事就必須要做好,沒有理由懈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