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廣州2月5日電 (蔡敏婕 郝黎)公共場所配置AED(自動體外除顫儀),一直是市民關注的話題。5日,廣東省人民醫院向廣州地鐵集團捐贈10臺AED設備,計劃于3月份在地鐵APM線及大客流車站投入使用。
同時廣東省人民醫院將強化培訓地鐵工作人員的急救技能,并通過社交平臺向公眾發布應急救護、培訓等信息,引導公眾熟練、正確地使用AED,提高民眾對急救技術重要性的認知。
廣州地鐵集團相關負責人表示,本次新增10臺AED設備正式投入使用后,將進一步提高地鐵車站工作人員的急救水平。
所謂AED,即自動體外除顫器,能夠自動監測心率,在必要時通過電擊讓心跳恢復正常,具有心肺復蘇無法替代的功能,可提高心臟驟停患者的存活率。便攜、易操作,是可被非專業人員使用的醫療設備。
雖然從2017年8月起,廣州已經啟動了在機場、步行街和大型商場等人員密集場所推行AED應急項目的試點工作,但目前廣州市公共場所AED普及率仍有待提高。
截至目前,廣州地鐵已完成兩輪AED試點入駐工作,站內分兩批安裝了超百臺AED。
“院前急救非常重要,若耽誤時間容易錯過搶救的時間窗口。要克服這個問題,首先得有機器。”廣東省人民醫院院長余學清表示。
配置了AED,但不會用怎么辦?“如今已經制定人工心肺復蘇等急救培訓課程和教材,我們還會與地鐵合作,例如在每一列地鐵培訓安全員,一旦出現問題可以及時施救。”余學清稱,正確使用AED對搶救心臟突發病患很重要,該院的急診部門已經協助不少單位進行AED使用的培訓,成績合格者會獲得證明,此外還要提高社會知曉率,讓普通民眾知道在地鐵、學校等角落配置這種設備,一旦發生突發事件,能正確使用。
在余學清看來,把AED使用培訓納入義務教育體系很有必要,該院初步籌備50臺至100臺AED設備,計劃今年上半年把AED設備和急救知識的培訓普及至周邊中小學,再積累經驗逐步向更多應用場景推廣。
有*認為,今后隨著AED在廣州投放數量的增加,廣州應從急救立法、設備投放,到建設急救設備共享平臺、急救服務指揮調度平臺,再到建立專業急救隊伍、急救志愿者隊伍,推廣急救知識技能培訓等,盡快建立一套完善的AED急救應用體系。
日前,廣州市衛生健康委在政協委員提案答復函中提到,該委已啟動《廣州市公共場所AED配置計劃》編制工作,計劃在“十四五”期間采購AED設備及配套設施2000臺,培訓初級急救員2萬人,計劃到2025年AED配置全面覆蓋全市各醫療機構、街道辦、社區居委會、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標志性交通樞紐及景區、大型運動場所等人流密集場所。(完)
本文轉載自中國新聞網,內容均來自于互聯網,不代表本站觀點,內容版權歸屬原作者及站點所有,如有對您造成影響,請及時聯系我們予以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