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個得罪人的話題,說不好就會有人跳出來罵道:“你才是圈子,你們小區都是圈子!”以前有本書,叫《圈子圈套》,光聽名字就夠“陰險”的。但圈子在中國,更像“圍城”:里面的人牛逼哄哄,覺得身邊都是沾自己光的人;外面的人要不趨之若鶩,要不萬分鄙視,吃不到葡萄說葡萄酸。
其實圈子沒那么神秘,如果互聯網創業僅僅是“圈子決定論”,那世界上最牛逼的互聯網公司都應該產自天朝。圈子也不是中國特有的社會組織,當下硅谷幾家著名的創業公司,其創始人及背后的投資人都或多或少算是老相識,不是直接的朋友,也有間接的“猿糞”,低頭不見抬頭見,巴掌大的硅谷更講究信任關系。
這個不用多說了,之前大家都叫“雷軍系”(搜狗輸入法已經默認這三個字了),雷老大從軟件做起,歷經互聯網,現在擁抱硬件,一路下來,賺的人氣比錢還多。他做小米,搭檔中有金山的老兄弟,投資人中有他的老伙伴,而他投資的那些項目,都是老熟人。不熟不投也成了雷軍做天使的座右銘。進入雷軍圈子的最大好處是,你可以有多次創業試錯的機會,陳年就是例證。
雖然2009年創新工場才成立,但李開復的圈子其實來自谷歌。這不僅體現在創新工場的創始成員來自谷歌,其后所投的不少創業者也是來自谷歌等知名跨國公司。據說李開復在谷歌離職員工的神秘組織Ex-Googler中也是“活躍分子”。創新工場的主要投資方向就是基于安卓系統的移動互聯網,這也算是一份谷歌情結吧。
這兩年在北京擼起袖子單干的網易前高管,不亞于外逃的副部級高官。他們有影響力、有積蓄、有經驗,現在很多VC都樂于與幾大互聯網公司的高管交朋友,為的就是將來近水樓臺先得月,還有一些VC開始雇傭獵頭,專盯著那些大型互聯網公司的高管,一有風吹草動,啟動資金立馬打到賬上。網易創業幫還有一個特點,就是離職同事之間多有交集,i美股和陌陌就是拿到了某網易老領導的天使投資,當然,后來這位老同志也自己出來單干了。
專投海龜曾是徐老師的標簽,現在他也投土鱉了,但是,就已投項目而言,具有海歸背景的創業者還是占多數,而且這些海龜大多上過新東方。徐小平的基金合伙人中,有出錢又出力的新東方聯合創始人王強,還有只出錢不出力的俞敏洪。所以,你完全可以把線一所創業大學。
這是北京最被低估的一個創業圈子,VC中有大牛,創業者中也有大牛,但它沒有帶頭大哥(打車的那位不算這個圈子的),沒有固定的組織(TEEC貌似在海外比在北京更有紀律性),這幫人就像章魚的身體,每一部分都是一個有機整體,兩個字:人家抱團。搜狐早期,張朝陽從清華請來不少小師弟,這其中就有王小川、許朝軍。而另一個清華校友、美團網創始人王興,其投資人中就有兩位師兄:北極光鄧峰和航班管家連長。連長的早期投資人則是同樣清華畢業、當年紅杉資本的合伙人張帆,而張帆又是王興第一次創業時的投資人。貴圈真亂。
2005年前后,隨著Web2.0的興起,一大票高管精英、草根土鱉涌入互聯網,后來大部分人成了Loser。但是,故事并沒有到此結束。正所謂失敗是成功他媽,這些經歷過行業起起落落、人生起起伏伏的,酷訊那幫人做了唱吧、食神搖搖、大掌門、今日頭條,抓蝦的徐易容做了美麗說,其中唱吧和美麗說還有共同的早期投資人藍馳創投,被徐易容“托孤”給豆瓣的抓蝦,與酷訊有著同一個投資人聯創策源,而豆瓣與美麗說的共同投資人是紅杉。據說,現在北京VC圈還流行著一條不成文的規矩:失敗過的創業者,靠譜!
蔡老大當年也想把根據地設在北京,后來感覺還是廈門空氣好,特別是那邊的創業者更接底氣,就在廈門搞了一大片園子,聚攏了一批屌絲,玩起了另一片天地。但蔡老大又不想放棄北京的獨特資源,所以幾年前還在SOHO現代城搞了一個類似孵化器的辦公室(比創新工場還早哦),老伙伴汪東風也出了不少力。后來干脆與創新工場合作,共同投資了同步推,另外還有幾個不錯的項目。蔡文勝與李開復一南一北、交相輝映,說明了吃大蒜的與喝咖啡的完全可以在事業上“搞基”。 (來源:《創業邦》雜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