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風起蟹腳癢”氣溫逐漸下滑的第三季度個人的跳槽意愿度也進入緩沖期。根據前程無憂最新發布的“2018年第三季度求職者跳槽意愿度調查”結果顯示2018年第三季度有明確跳槽意愿的受訪者僅占45.5%相比第二季度下降了0.5個百分點而和去年同期相比則下降了4個百分點有意思的是盡管明確的跳槽意愿有所下降但明確表示不會跳槽的受訪者比例也呈現了下降趨勢與第二季度相比下降了5.5個百分點占到15%。比以往更多的受訪者對跳槽持觀望態度表示“說不準會不會跳槽”的受訪者比例有明顯提升達到了39.5%比第二季度上升了約6個百分點。可見在如今市場行情的影響下求職者們對跳槽的決定更加謹慎也更曖昧模糊——有好機會就跳不然就按兵不動“慫”中帶著一絲希望。
雖說不少人會談“裸辭”色變但在前程無憂的“跳槽意愿度調查”中選擇裸辭的受訪者從來不是少數然而這個趨勢在2018年第三季度的時候發生了一些微小的轉變本次調查中有54%的受訪者表示“最近一次跳槽的方式是裸辭”而上個季度選擇裸辭的受訪者有58%去年同期的數據則為58.8%不論是環比抑或是同比都有明顯的下跌情況。這組對比數據從側面反映出敢于裸辭的人相比以往有所減少或許是對市場和自身的判斷讓他們暫時失卻了裸辭的勇氣。
“慫”的更多了希望在哪兒根據本次跳槽意愿度調查的結果顯示60.7%的受訪者“最近一次跳槽1個月內就找到了工作”半個月內就找到的比例更是高達31%“1個月內就找到下家”的數據橫向對比上個季度上漲了9.4個百分點縱向對比去年同期上漲了8.9個百分點。可見在求職方式選擇上更謹慎的同時求職效率也有所提升。
有人謹慎行事也有人態度鮮明即使全行業整體的跳槽意愿度不算高也有些行業用高比例數據表達了從業者們急迫的跳槽意愿根據前程無憂最新發布的“2018年第三季度求職者跳槽意愿度調查”結果顯示快速消費品食品、飲料、化妝品行業中受訪者跳槽意愿達到了61%遠超45.5%的全行業整體水平電子技術/半導體/集成電路行業的受訪者跳槽意愿也超過半數達到了54%。
跳槽必然伴隨著談薪的過程那么受訪者們跳槽所期望的薪資漲幅是多少呢從本次的調查結果來看多數受訪者期待的漲薪幅度在30%~50%之間比例達到了32.3%是所有選項中占比最高的。而對薪資期望較高希望漲薪幅度超50%以上的受訪者則占比22.9%。
近日前程無憂通過對2018年第三季度人才市場的大數據分析并結合當季招聘及求職情況對全國27個主要城市進行分析調研全面剖析不同行業及城市間薪酬情況并據此形成《前程無憂2018年第三季度薪酬調研報告》《報告》顯示2018年第三季度全國主要城市平均月薪為7847元。其中北上深廣持續領先保持在第一梯隊北京以10740元的平均薪酬位居第一上海緊隨其后以10237元的平均薪酬列位第二。作為另外兩個一線c;深圳、廣州平均月薪也突破了9000元位列第三第四名。其余各大城市平均薪酬也保持穩定上升態勢。見圖1
哪兒賺錢多哪兒就更受求職者歡迎嗎根據前程無憂最新發布的“2018年第三季度求職者跳槽意愿度調查”結果來看事實未必完全如此——求職者們喜愛的跳槽目標城市十強依次為上海、廣州、深圳、成都、北京、武漢、杭州、蘇州、重慶、東莞。見圖2奪得薪資榜C位的北京并沒有把受歡迎工作城市榜魁首收入囊中倒是上海在此榜單連續當選一位聯系上個季度來看廣州、深圳依舊保持競爭態勢交替獲得第二的寶座這次輪到了廣州此次成都更是打破了四大一線城市包攬前四的傳統力壓北京位居第四東莞擊敗不少省會城市脫穎而出躋身第十位而恰好東莞也包攬了薪資榜的第十位。綜上可知薪資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到求職者們對工作城市的選擇可未必是決定性要素薪資高固然好但選擇一個城市扎根工作要考慮的內容顯然并沒有那么簡單。
所以我們不由自主地把90后與“頻繁跳槽”、“愛跳槽”、“任性跳槽”掛在了一起。事實線f;在本次的跳槽意愿度調查中我們針對“工作以后跳了多少次槽”進行了統計數據結果推翻了我們以往對于90后的認知調查數據顯示90后與80后一樣對待跳槽并不任性80后們擁有的認線為不同年齡段三類人群跳槽次數分布圖。
從上面的圖表可以看到90后們工作后跳槽次以1—3次為主其中跳槽1次的占了絕大多數。從年齡看90后大部分屬于工作時間在6年以內的職場人顯然6年內跳3次槽的話也不算太頻繁。同樣從圖表中我們可以看到80后們大部分工作時間在7—16年的跳槽次數集中在2—4次3次最多。只有在80前的人群中我們才看到跳槽4次、跳槽5次的“峰值”。
綜上所述我們可以得出這樣的結論無論哪一代人90后、80后抑或80前他們對待跳槽這件事還是十分謹慎和認線后們也沒有因為正當青春而沖動地跳來跳去。
從上面圖表還可以發現每個年齡層都會出現跳槽10次及以上的小比例人群。雖然比例很少但反映了一個跳槽現象過度頻繁跳槽會讓自己陷入一個越跳越糟越糟越想跳的惡性循環中。
職場上有個規律大凡剛步入職場的新人不管是80后還是90后離職率很高。第三方調查機構麥可思研究院2018年的調查報告顯示2017屆中國大學畢業生畢業半年內的離職率為33%與2016屆34%基本持平。這其中本科和高職高專畢業半年內的離職率分別為23%、42%。在本科院校中“雙一流”院校畢業生離職率為13%非“雙一流”院校畢業生離職率為25%。
本次的跳槽意愿度調查再次印證了這一規律。由上方圖5可見逾8成受訪者在工作一年以內跳槽1—2次其中跳槽1次的有65%跳槽2次的有21.5%一年內跳槽3次達到8.6%當然也有少量的跳槽4次、5次及以上的個案存在。
由上圖可知無論是80后還是90后跳槽的主要原因還是對于當前的薪酬不滿意。馬云的“錢沒到位”直擊所有人群而“心委屈了”含義就寬泛多了無法認同企業文化或是管理方式、個人職業發展瓶頸等等都可以劃入這個圈子。
80后除了錢以外個人職業發展問題成為想跳槽的另一大主要原因得票率僅比薪酬選項低1.2%遠高于另外兩項。相對而言80前這部分人群對于個人職業發展遭遇瓶頸、無法認同企業的管理方式或文化和企業發展不佳三類原因的關注度比較平衡。
本文轉自:100offre 公眾號,獲授權;另外,文末有干貨福利哦;作為中國互聯網界的傳奇和標桿企業,BAT 三家公司的一舉一動時刻受互聯網人的密切關注。在微軟、IBM 等知名外企的光環逐漸在國內互聯網人心中失去吸引力的今天,進入 BAT,成為大廠的一員成了許多互聯網人職業生涯追逐的目標之一。重學歷、高薪資、大廠光環、好
后所接觸的新天地,跳出來后才發現,原來Java世界是如此的廣闊,原來自己在以前的公司是多么的荒廢時光。br /br / 上班后,由我們的項目經理劉江為我們做了一次培訓,看著人寫的ppt,字里行間無不透露著一個it界前輩對晚輩的諄諄教導,真可謂字字珠璣。經過這次培訓后,我對劉江的崇敬猶如綿綿江水,滔滔不絕。以至于
工作也有4年的時間了,太少的時間去停下來思考,突然發現自己有些迷失。 回首自己畢業到現在,發現現在沒有了畢業時的激情以及對新知識學習的一種渴望,更多的忙于自己的工作,似乎有點混日子的感覺,白天上班,回家后就是上上網頁看看視頻就休息了。最近不知是否因為工作的清閑,突然意識到一種迷茫,隨著年齡的增長也慢慢產生了一種危機感。 自己當然不希望這樣混子般的度過年輕的時光,我也時刻的給自己
部分揭開這個規律。在歷時半月,我們通過發放問卷的形式,邀請了100多位CEO參與,最終獲得60位以上CEO熱情回復,和大家分享了他們的成長經歷。最終的調查結果顯示,他/她們總會有一些有趣的共性:超過6成的CEO
軟件測試面試題匯總 測試技術面試題 ........................................................................................................................................................................ 5 1、什么是兼容
“80后”,目前中國最受關注的一代,他們代表了中國的未來。 “80后”作為一個社會人口學概念,指出生在20世紀80年代的人,特指國家依法實行計劃生育后所出生的一代人。據統計,中國的這個群體超過2億人。 轉型社會的洪流造就了“80后”的獨特性,這些在溫室里成長的“小皇帝”們,卻要面對社會變遷進程中的狂風暴雨。頭上頂著“垮掉的一代”、“叛逆”、“自私”、“脆弱”等負面評價,還伴生著“富二代”、“房...
90后的求職歷程 Part1 最近杭州的一個姑娘因為辭職在互聯網上引起了軒然大波。 姑娘曬出自己的辭職信,表示自己已在這家公司上班6年,月薪3500左右。 并列出了7條離職原因: 1:沒時間泡崽。 2:沒時間旅行,去個韓國,定好機票了,單位就讓退了。 3:沒有加班工資,上班無極限。 4:別人請假,逢年過節要留守崗位。 5:沒有朋友,維護公司利益...
曾經在70后眼中,80后被稱為“垮掉的一代”,然而很多年過去了,80后也并未垮掉;而在后來的80后眼中,90后們都是“非主流”,現在,90后也都漸漸成了主流。再過半年,第一批90后就將迎來30歲了。都說三十而立。立什么呢?立家?立業?立家不是說只要兩人結婚就算立家,而是結婚后有了娃,才算立家。單身和結婚稍有區別,結婚和有娃則是天壤之別。有了娃,一個人的生活、身心將有極大的改變和淬煉。當然前提是一個...
目錄 導讀 第一誡不愿冒任何風險 第二誡思維僵化,我行我素 第三誡把自己完全孤立封閉起來 第四誡犯了錯誤,拒不承認,目空一切 第五誡只求發展,漠視商業道德 第六誡不用心思考,對該做的事情一知半解 第七誡自己不去把握,完全信賴專家 第八誡行政作風盛行,團隊臃腫 ...
時,往往會面臨產品能力維度以及業務能力維度,兩個方面的考量。 在前段時間總結的文章里面,我們提到過這樣的觀點: “企業招聘新人入職,業務理解的成本可以減少,可以轉移,但是無法消除。” 也就是說:企業在招聘時,產品能力必然是“硬指標”,而業務能力則往往會定為“軟指標”。 因為
要招聘到同業務領域內,而且剛好與企業業務目標一致的職員,這個如果不是運氣爆棚的話,那就需要在招聘的過程中付出更多的成本了。 但企業肯定是希望盡可能地減少業務理解成本的,于是我們在面試的過程中,經常會聽到類似于這樣的提
80后如何在30歲前掙夠500萬! 轉載自芝迎蕓花轉載于 2011年02月22日 16:16閱讀(12698)評論(31)分類:勵志 舉報 相關搜索詞:人生習慣目標事情心態 成功源于自信!相信自己。下邊每個字都是價值不菲,你認線后創業必知七大創業寶典第一條:一艘沒有航行目標的船,...
早睡、秋褲、生發精華原來90后都是養生高手m0_46509054:為什么我的屏幕找不著了?我這有一款特殊的醋,既可以生發又可以防脫,還可以對各種皮膚問題起到非常好的療效。誰愿意給我寫個程序,并且做我的經紀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