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中的投資者群體大體可以劃分為“價值投資者”和“趨勢交易者”。前者主要追求上市公司業績增長析出的長期的股票估值溢價與公司分紅回報,后者則主要追求股價波動帶來的差價機會。二者在風險偏好、價值理念、持股期限、交易手段與交易策略等等方面都有不同。
以行為心理學視角分析,市場風格動態變化背后的主要推手,是投資者對影響股市與股票價格波動的各種因素所呈現出來的不同情緒、認知與預期的波動。情緒、認知與預期波動直接帶來交易行為與資金流動變化,最終反映到股價波動上。
簡言之,是市場情緒的波動,導致了不同的市場風格演繹。由此,正確捕捉與把握市場風格節奏變化,就需要對市場情緒波動變化進行研究與把握。而對于趨勢交易者而言,基于理性市場、效率市場的假設,傳統投資分析框架一般是為價值投資者設計,市場情緒變動并不屬于其直接的考察對象,這是現代投資000900股吧)分析理論的一大局限。
即便如此,透過現有的經濟學與投資學理論所提供的分析框架,我們仍可以了解影響市場情緒波動的背后原因。這些原因包括:宏觀經濟與行業景氣的邊際變化,國家產業政策導向的變化,市場資金價格與流動性波動變化,上市公司業績變化,乃至于突發與偶然性的行業、公司、外部市場事件聯動性沖擊影響,等等。
從估值角度,傳統的股票內在價值分析模型通常涉及上市公司現實的以及未來的業績變化、未來收益的現金流貼現、業績增長的斜率、市場的內部資金成本等幾個核心指標。這些指標綜合構成股票內在價值的決定因素,是股票的價值之錨。而加進情緒因素之后,股票價格即時、動態偏離這一價值之錨的波動,卻無法由這些相應指標準確計量。上市公司的股票價格通常并不適時匹配于公司基本面,有時偏離程度還非常巨大和激烈,造成股市交易者的困擾,當然也提供機會。這是市場的困境,也是其魅力所在。
與理論的蒼白相對應的是實踐的無限豐富性。事實上,人們對市場情緒與認知影響投資結果重要性的認識以及利用,一直就是包含在其理性的投資決策行為之中的。趨勢投資者自不待言,即便對于價值投資者,雖然其追求的是企業真正成長所帶來的股票長期內在價值收益(資本溢價+分紅收益),可以忽略情緒變化導致的短期波動,但市場情緒波動如果過度激烈,或者長期累積對價格產生比較明顯的影響時,其不同的操作決策同樣顯著影響其投資的結果,過度的情緒推動之下的價格波動,同樣構成價值投資者入場或者退出的時間窗口:當標的品種過度冷清嚴重偏離內在價值時,構成價值投資的入場機會;反之,當市場過度熾熱價格上漲嚴重偏離內在價值時,構成套現了結的機會。從這一意義來說,價值投資者與趨勢交易者,二者在市場情緒波動的正確把握,其方向是一致的,區別只在于對期限長短和情緒波動程度與幅度的衡量,以及應對性的決策行為。
基于理性預期和有效市場理論之上的股票定價模型,加進長期投資與趨勢交易、系統總量與結構以及整體與局部性的復雜情緒影響因素之后,其對要素的不可預知性變化一籌莫展,所得結論難有大的實用參考價值。這令筆者想起人們常常提起的一個疑問:股市投資是科學還是藝術?筆者覺得,價值投資也許有著更多的科學成分,但趨勢交易因其充滿更多的短期不可預知性,而更多具有藝術的成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