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的孩子想象力豐富,且具有創造力。”2011年就讀湖南民族職業學院的暑假期間,杜遠薇前往婁底新化縣某一鄉村教學點,對那里的學生印象深刻。她被孩子們淳樸的眼睛所感動,那些眼睛里充滿著對知識的渴求,讓她萌生了回老家教書的想法。到廣州的實習后,城鄉的教育差距讓她更加堅定成為一名鄉村教師。
2013年,杜遠薇大學畢業,她選擇回鄉參加沅陵縣的教師公開招聘,后順利入職懷化沅陵縣明口鎮高砌頭九年一貫制學校。當教師的七年間,她親身體會到鄉村孩子的真誠與潛力,鄉村教育的希望。“一個人無法選擇自己的出生,但可以通過自身的努力,接受教育來改變自己的困境。”她說。
工作以來,杜遠薇盡心幫助每一個孩子。偶然的一次家訪讓她感受到孩子想上學卻上不了學的難處,“石紅梅家中三口人,她、姐姐還有父親。一家生活的收入主要來源于父親。現因父親只能在家種地,家中收入已無法維持正常生活。”即便學校免去了石紅梅所有的費用,她依舊面臨著輟學的危機。
那次家訪中,石紅梅家中板壁上整齊地貼著姐妹倆從小到大獲得的各種獎狀,讓杜遠薇感觸頗深。之后,她跟學校申請繼續免去石紅梅在校就讀的所有費用,并找到了愛心協會向石紅梅愛心捐資捐物,同時,還幫助石紅梅享受貧困寄宿生補助。
杜遠薇一直堅持的教育理念是確保“上學路上,一個孩子也不能少”。為了智力欠佳的兒童王明有學上,她和同事一起把課堂搬到他家中,手把手教他寫字,教他數數,為他募捐了衣物、鉛筆、小黑板、粉筆等生活用品,“海倫是偉大的,但我覺得成就她的老師安妮·莎莉文更偉大。“我是一個平凡的教師,我崇拜莎莉文。我知道自己成為不了影響海倫的莎莉文,但從內心深處向她看齊,盡可能地幫助孩子接受教育,平等享受黨的教育政策。希望能夠他們有一個光明的未來。”
“每個孩子都是一顆種子,只是開花的花期不一樣。”在杜遠薇的教育工作中,她從來不用成績的高低作為唯一標準來評判孩子,更不會因為學習成績差就落下哪個學生,她通過循循善誘,讓學生們明白自己要成為一個什么樣的人,明白無論今后從事什么工作,都需要學習,只有終生學習才不會被時代淘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