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汽車領域,許多車企更是在4G網絡時代就早早布局無人駕駛、車聯網等領域的研發。新特電動汽車工業有限公司通訊專家何至軍認為,5G的應用關系到車聯網技術的總體發展方向,許多車企已經開始著手建立通信平臺的接入設備、云端計算的系統框架、本地系統的數據采集平臺等。
4G網絡時代,VR內容需要依靠終端設備進行運算、渲染,終端設備本身的性能和網絡速率都限制了VR內容的呈現和人機交互的體驗。如今5G讓“車道”變寬了,“車速”變快了,數據和計算就可以放進“云平臺”,5G的帶寬和速率能夠將云端的計算結果實時傳輸到終端,極大改善了VR的畫質和體驗,這能使許多業務場景從“終端”轉向“云端”完成。
“借助云端系統會是以后重要的方向”,何至軍認為,未來的價值在于數據,“如通過駕駛數據能更好分析可能存在的安全隱患,行車軌跡能夠協助警網追蹤等,但這些數據量的總和太過龐大,必須有一個強大的云端平臺作為后盾。”
上海51VR公司的研究院云平臺研究中心負責人王志鵬表示,去年運營商在和垂直行業合作上非常積極,“以前運營商就是給企業提供網絡寬帶服務,但在5G網絡建設過程中,運營商會特別想了解企業以后要開展的業務場景。”
王志鵬表示,運營商最關注的是企業的業務場景需要多大的帶寬和多低的延時,因為不同的業務場景數據傳輸量,對網絡環境的需求也不太相同。事實上,面對5G的特性,三大通訊運營商一改過去的服務模式,針對5G未來應用場景下了許多“先手棋”。
賽迪顧問大數據產業研究中心分析師李曉博關注云平臺市場的發展,他發現,目前,比起在“公有云”平臺進行研發,一些有實力的公司會傾向于自己建造“私有云”平臺,也出于數據安全的角度。李曉博認為,5G的落地普及一定會激發云端市場出現爆發式的增長,而垂直行業的應用開發不僅會帶動公有云、私有云的市場需求,行業云也會逐漸變得多起來。“傳統行業的企業還可以向云服務商角色去轉變,通過云端收集大量用戶的信息進行分析,進而為用戶提供更多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