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推行垃圾分類定時定點投放后,高層住戶的參與率一直落后于低層住戶,不過隨著工作的推進,這種局面正在扭轉—隨著街道大力宣傳推廣,越來越多的高層住宅居民不介意“行多步”落樓分類投放垃圾,改變了生活習慣之余還提高了分類的參與率和準確率,居民的生活環境也明顯得到改善。
在黃埔區的萬科金色悅府小區,3棟32層高層住宅已經全部入住,每晚7時過后,居民就會提著垃圾袋搭電梯下樓投放垃圾。家住20樓的陳姨說,每天晚飯后,她都會到小區里散步,順便提著垃圾下樓,“反正有電梯又不費力,不會不方便,現在每晚下樓丟垃圾幾乎成了我的生活習慣。”
在六榕街興隆東社區一棟18層高的住宅樓,剛開始推行垃圾定時定點投放時,居民有些抵觸情緒,有少部分居民依然在樓道上放垃圾,由于沒有環衛工上樓收集,垃圾引來老鼠蟑螂入屋,最終讓居民嘗到了苦果。“其實在樓道設置垃圾桶,平時樓道的衛生確實很糟糕,我們也不敢走樓道。”有居民說出了心聲。
在街道的不懈推廣宣傳下,居民開始轉變觀念。“其實下樓投放垃圾沒有想象中那樣麻煩,不過就是用袋子將垃圾分類裝好,下樓時順便帶下去。”居民梁伯說,以前他以為下樓投放垃圾會很麻煩,但其實是自己對流程不了解,“現在感覺既保護了環境衛生,又為垃圾分類出了一分力。”
晚上7時,黃埔區魚珠街鶯崗社區,保潔人員沙姨提起了廚余垃圾桶,綁上小音箱,播放著《垃圾分類》歌曲,開始上樓逐家逐戶收集廚余垃圾。在該街道,居民家中的廚余垃圾統一放在家門口的廚余垃圾桶內,由保潔人員統一逐家逐戶收取,而其他垃圾則要居民分類拿下樓定點投放。
記者留意到,沙姨每收取一戶廚余垃圾,就會在每戶的“垃圾分類投放居民積分卡”上蓋個章。“街道對參與定時定點分類投放的居民,實行積分制獎勵辦法。居民正確分類一次蓋一個章,蓋滿30個可憑積分卡到社區居委會換領10元購物券。”沙姨說。
“在推廣定時定點模式過程中,發現部分老人家下樓有困難,而且樓道也有廚余垃圾滴漏現象,于是我們改進方式,采取廚余垃圾定時上門收集+其他垃圾定點投放的模式,取得了不錯的效果。”魚珠街道辦事處黨工委書記陳文聰說,保潔員對廚余垃圾中夾雜其他垃圾的情況會拒收,這一模式兼顧了居民的投放習慣,既方便了高層住戶,又減少了廚余垃圾滴漏的問題,目前居民參與率和投放準確率達到90%。來源廣州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