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岡山大學學術委員會今日認定,鐘華、劉濤的行為分別屬于教育部《關于嚴肅處理高等學校學術不端行為的通知》中列舉的“偽造或篡改數據”、“侵吞他人學術成果”、“未參加創作,在他人學術成果上署名”和“未經他人許可,不當使用他人署名”等學術不端行為類型,影響特別惡劣,屬于嚴重的學術不端行為。
為此,井岡山大學決定,撤銷鐘華的造假學術成果,追回所有造假論文的全部獎勵3.2萬元;撤銷劉濤的造假學術成果(因其論文內容不屬于其專業研究范圍,按學校規定,未予獎勵)。撤銷鐘華、劉濤的高等學校教師資格;解聘鐘華、劉濤的高等學校講師專業技術職務;撤銷鐘華、劉濤的高等學校講師專業技術資格;撤銷鐘華于2009年12月15日獲得的高等學校副教授專業技術資格;開除鐘華、劉濤的公職;開除鐘華黨籍。
王牧坦言,自己對《晶體學報》這份期刊不是很了解。但他知道有一類雜志,發表的論文和一般意義上的科學論文有所不同,比如用X光等設備獲得一些新數據、新結構,只要此前未發表過的,就可以被雜志收錄。“這和創新性研究有很大的區別。”王牧說。
“這雜志就像一本大字典,每篇論文代表一個新字。總字數有數萬,常用字可能只有幾千。但所有字都有一定的科學意義。別人可以查詢,可以對比,可以重復。如果你造假,性質就完全變了,不僅沒有意義,而且影響非常惡劣。”黃勇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