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注意到,《規范》中,多次提到了直播帶貨刷單狀況。刷單在直播帶貨職業比較常見,有的動輒銷售過億元,但往后就呈現許多退單;還有的直播渠道和主播通過刷單,虛構在線觀看人數,營建虛偽繁榮。
《規范》指出,網絡直播營銷主體不得利用刷單、炒信等流量造假方式虛構或篡改買賣數據和用戶評價。
“主播向商家、網絡直播營銷渠道等供給的營銷數據應當真實,不得采納任何形式進行流量等數據造假,不得采納虛偽購買和過后退貨等方式騙得商家的傭錢。”
之前,商家被坑的例子并不少。據媒體報道,某商家花費25萬元尋得一個直播坑位,直播時,在線人數不少,但終究以賣出50單慘淡收場,第二天還呈現了部分退款。
29日,中消協也指出,在本年“618”電商購物節中,直播帶貨職業存在產品質量貨不對板,渠道主播向網民兜銷“三無”產品、冒充偽劣商品等;直播刷粉絲數據、銷售量刷單造假“殺雛”等狀況。
中消協還點名了羅永浩和國美。通過比價發現,羅永浩團隊在直播中售價2448元的錄音筆,其他電商渠道只要2398元;國美直播帶貨不發貨,直接給退款了。
不得虛偽宣揚,違規運用極限詞
依據中消協的通報,在本年“618”期間,部分主播特別是“明星主播”在直播帶貨過程中涉嫌存在宣揚產品成效或運用極限詞等違規宣揚問題。
對此,《規范》對直播帶貨宣揚方面做了規范,不得進行虛偽或許引人誤解的商業宣揚,詐騙、誤導顧客;不得在直播活動中吸煙或許變相宣揚煙草制品(含電子煙)。
值得注意的是,《規范》還指出,在網絡直播營銷中發布商業廣告的,應當嚴格遵守《中華人民共和國廣告法》的各項規定。
記者觀察發現,目前許多直播帶貨宣揚頁面或許短視頻并不標注“廣告”字眼。乍一看是內容,但實踐為宣揚,頭像處還顯示“直播”,點擊進去就是在直播帶貨,而且短視頻內容和直播帶貨內容根本一致。
維護顧客權益,三方都有責
原來許多顧客在直播中買完商品就陷入“三不管”地帶,主播、直播渠道、商家互踢皮球,如何在售后方面保證顧客合法權益。
《規范》指出,商家應當依法保證顧客合法權益,活躍履行本身作出的承諾,依法供給退換貨保證等售后服務。主播在直播活動中做出的承諾,應符合其與商家的約定,保證顧客合法權益。
“網絡直播營銷渠道應樹立入駐主體服務協議與規矩,清晰網絡直播營銷行為規范、顧客權益維護、知識產權維護等方面的權利和義務。”
北京消協近來發布的調查報告顯示,49.12%的受訪者以為渠道、主播和商家都應為直播帶貨行為擔任,各自承擔相應職責。但實際中,因為投訴難,有少數顧客合法權益遭到損害時“自認倒霉”。
延伸
——7月或有3個直播帶貨規范履行
中國廣告協會稱,《網絡直播營銷活動行為規范》得到國家市場監管總局有關單位、中國顧客協會的大力支持,2020年7月1日起實施。
別的,中新網記者了解到,中國商業聯和會也在牽頭制定網絡直播帶貨規范,估計7月份正式發布履行。其規范包含《視頻直播購物運營和服務根本規范》和《網絡購物誠信服務體系評價指南》。這樣算下來,7月份,直播帶貨職業或有3個規范規范履行。
“因為監管滯后,職業沒有門檻,主播素質良莠不齊,致使三俗內容充滿網絡、虛偽夸張宣揚成風、冒充三無產品眾多、售后服務難以保證。”中國商業聯和會媒購委副會長韓良晨說,跟著規范的履行,未來直播帶貨將有規可循,有據可依。
文章轉自人民網,如有問題請聯系刪去。
http://www.zzax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