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成都為例,最近十幾年來,房地產業發展如火如荼,新型小區、開放社區一個接一個出現,智慧社區的概念也得以深入人心。而對于智慧社區來說,單純一個“智慧社區”的概念是肯定不行的與之相配的軟硬件實力才是構成社區的基礎。
對于智慧社區來說,三個不變的基本要求:“安全性、服務性和可持續性。”
安全性:沒有安全可言的社區,更不用談“智慧”了,在如今這個大數據時代,利用信息化、智能化完成安全保護的同時,更要加強個人隱私的保護。
服務性:方便居民生活是智慧社區的另一個重點,智慧社區需要以居民的需求為出發點、落腳點,同時也要為物業服務管理、政府公共管理提供支持。
可持續性:中央城市工作會議強調:“要貫徹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智慧社區建設同樣要著眼于社區全生命周期的可持續發展,創建綠色、集約、可持續發展的社區。以點帶面,支撐綠色城市、新型智慧城市創建工作。
除此之后,智慧社區的成功落地和進入實際生活,還需要滿足網絡基礎設施、社區安防系統、綜合服務平臺等諸多要求。
網絡基礎建設:隨著5G技術的普及,智慧社區在網絡建設上也得到了極大的提升,網絡傳輸質量也得到了提高,得益于5G的高效能傳輸,使得社區的網絡更加自主、安全、可控。
安防系統:沒有安全的小區,何來智慧一說?人類對于安全的需求一直都是很重視的,對于一個智慧小區來說,安全永遠是管理部門追求的第一要位;但單純依靠人力進行安全管理,即沒有時效成本又高,是不符合“智慧社區”定位的,所以技術防范就成為更個小區的安全重點,智能門禁、樓宇對講、視頻監控系統、防盜報警系統、周界安防系統,讓智慧小區在智慧的同時,盡享安全。
綜合服務平臺:綜合服務平臺既可以讓物業管理人員統一管理社區內部樓宇對講系統、出入口管理系統、視頻監控系統、建筑節能系統等,實現了資源的合理利用與分配,充分發揮平臺作用對水電資源進行監控,減少了人力成本、物力成本的浪費,對于社區可持續發展起到積極促進作用。
智慧社區在經過長時間發展之后,已經從一個概念性的社區發展成一個一個具備高度安全性、便捷性的生活環境;但想要滿足智慧社區這個要求,并不是單純依靠開發商幾句吹噓可來的,而是要實打實的依靠更種軟硬件服務進行累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