伺服驅動器維修,可分為主板(又叫CPU板)、驅動板和主回路維修三大塊,現在主流的伺服系統,主板基本采用單片機為核心的數字控制電路,由于產品設計的專業、精確、通用性以及自動智能化等要求,不但單片機軟件的開發相當復雜、參數繁多, 板上電路也相當復雜,器件集成度高,元件既小而分布又密,很多產品因工作環境考慮,還涂上一層保護膜,這些對維修工程師都是很大的考驗。當然復雜的電路結構,往往需要我們繪制電路原理圖來幫助分析,故障定位。 所以豐富的維修經驗,深厚的電子技術功底,顯得尤其重要。對單片機和DSP原理比較清楚,善于分析數字電路的工程師,主板維修起來也如虎添翼,對于精小的元器件,焊接工具和焊接技術水平,就顯得尤其的重要。
主回路是最容易修復的,一般就是先整流,然后電容穩壓,最后逆變,中間可能會有泄壓保護回路(制動單元制動電阻之類),這些基本上都是模塊為主的電路,更多是智能化IPM模塊,壞了大都需要更換,不過主回路有問題后,一般都要先檢查驅動板是否也跟著損壞了再決定換上新的模塊上電,否則很容易因為驅動板故障引起新裝上去模塊的再次燒毀。 伺服馬達維修分為機械、電氣和磁場三類維修。機械類維修為軸承,外殼等修復,這些工作屬于簡單的維修處理,只要配備簡單的拆卸工具就可以勝任,不過拆編碼器時候要小心,因為出廠時候編碼器有個零位置已經調整好,如果挪動的話,沒有一定的技術功力是調不回去的。
電氣類維修一般為繞線和處理編碼器,繞線可以根據匝數和電流(銅線大小)來進行,并不復雜,處理編碼器比較麻煩,如果沒有配件,很多進口伺服馬達編碼器的零位置是走通訊的,換成其他品牌的如果沒有特殊的處理也是沒有用的,有一些是旋轉變壓器相對容易些,即使有配件,各種廠 家的對零方式也不盡相同,所以經驗積累很重要了。 而且修復磁場并不容易,因為磁損耗是一種常見現象,沒有專門的工具基本上不可能修復。總之,伺服電機的維護比伺服驅動器的維護更困難,目掌握這種維護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