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網6月25日訊(記者 舒珺)近日,第13屆中國·海峽項目成果交易會暨第二屆福建海洋生物醫藥產業峰會在福州海峽會展中心召開。峰會由國家海洋局宣教中心、國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福建省海洋與漁業廳主辦,中國網記者應邀參加了峰會。會上,國家海洋局科學技術司發展處副處長辛紅梅就國內海洋生物醫藥產業發展現狀、國際海洋生物醫藥產業形勢與發展趨勢及存在的問題和差距等相關領域做了主旨發言。
辛紅梅表示,海洋生物資源的高效、深層次開發利用,尤其是海洋藥物和海洋生物制品的研究與產業化已成為發達國家競爭最激烈的領域之一,而今海洋醫藥和海洋生物制品已成為我國戰略性新興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開發海洋生物資源,發展海洋生物產業是國家重要戰略需求和地方經濟發展新的增長點。
她提到,國家為實施科技興海戰略,制定了一系列政策規劃,在海洋生物、海洋高端工程裝備、新能源、新材料產業等領域制訂了《國務院關于加快培育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決定》; 海水淡化、海洋資源開發、海洋裝備等領域制訂了《國家中長期科學與技術發展規劃綱要(2006-2020)》等。
經過國家的大力支持,我國的海洋生物產業已呈現出快速發展態勢,形成了新的經濟增長點。近十年來,我國的海洋生物醫藥產業的產值、增加值,已經從2005年的17億元增長到2004年的258億元,增長了十幾倍,年增長了27.8%,這也是近年來成為我國海洋產業里增長最快的產業。
在提到國際海洋生物醫藥產業形勢與發展趨勢時,辛紅梅認為,全球范圍內海洋生物技術產業呈現快速發展態勢,其中,發達國家和新興經濟體紛紛對發展生物產業做出部署,以獲取未來科技經濟競爭優勢;主要發達國家重點瞄準前沿技術,搶占科技競爭制高點。海洋生物資源的高效、深層次開發利用已成為當前發達國家競爭激烈的領域;而美國、日本、瑞士等發達國家已在全球收集、篩選優質海洋生物資源,建立資源養殖基地。
此外,我國已培育出一批市場競爭力強的重大海洋產品;再加上海洋生物產業集聚發展,企業高速成長,海洋創新能力有效提升,因此,海洋生物制品已成為一個新型的朝陽產業,在國際上未來也呈現了良好的發展態勢,主要表現在海洋生物資源的利用逐步從近海淺海向遠海深海發展;陸地高新技術迅速向海洋藥物和生物制品開發轉移;以企業為主導的海洋藥物和生物制品研發體系成為主流。然而,我國距離建設海洋強國的目標還存在較大差異。
辛紅梅指出,我國的海洋生物科技創新與國外和陸地對比還有差距;我國的資源調查、評估和保護還不夠,海洋生物資源的獨特優勢尚未發揮;海洋生物龍頭企業相對較少,與小微企業互補不足,產業生態尚未建立完善;部分領域國際競爭力和國際化水平還存在差異。因此,瞄準國際前沿水平,形成一批有核心競爭力的企業、產業集群,形成高端化產品和品牌顯得尤為重要。